从多伦多市的士嘉堡镇,沿着HWY401高速向西行驶,中途换线HWY403高速,大约60多公里处,驶下HWY403便进入橡树镇(TOWN OF OAKVILLE)辖区。橡树镇,也译作奥克维尔镇,是安大略省的一座小镇,17万多居民中99%以上是白种人,其他人种的移民少见 。据网络资料显示,该镇人均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居全国第一,而富裕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居全国第二。 6月15日,历时40几分钟我们举家搬进了新购买的HOUSE。据资料显示,加拿大全国人口3100多万,其中80%的人口是居住在这样的小镇上。(补记2:2012年12月,加拿大统计局公布加拿大人口已超过3500万。其中华裔加拿大人占4.3%)这里远离大都市的喧嚣,没有工厂和高楼,没有污染,环境幽静,地广人稀,是最宜人们居住的地方。 6月29日,橡树镇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下,漂浮着朵朵白云。清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清晨,我独自一人携相机外出扫街。得一组照片,现择其优者,呈与博友分享。 我们的家就在这条街上 清晨,马路上不见行人。 HOUSE中的人们似乎还沉睡在梦乡,这里的清晨静悄悄。 我走了几条街道,除了偶然遇见一辆辆小车外,竟然未遇见一个路人。 终于,遇见了一个晨练的少女。
空中的蓝天白云,是否令人陶醉?
静谧的街道和两旁漂亮的HOUSE,是否会令你神往? 如今,我们还是橡树镇的新居民。初来乍到,许多地方我还没有涉足。今天,因为感动于这里的蓝天白云,感动于这蓝天下的村庄和它静谧的美丽。故此,匆匆发表此文,供博友欣赏及品评,其他,且留作日后补充吧! 【补记】 7月1日,又逢加拿大的国庆节。中午12点,加拿大CBC直播在首都渥太华国会山举行的国庆庆典,84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参与活动,加国总理哈伯全程陪同。 下午我们全家出游,去橡树镇看看老街道,老房子和湖边的风光——那儿可是橡树镇的发源地哦。 行车十几分钟,我们来到安大略湖的岸边。 但见蓝天白云下,水天一线,波光潋滟,海鸥翱翔,白帆点点。 归航的游艇上,枫叶旗飘扬 放眼四顾,美景如画, 游弋的快艇,划过层层波浪。 出港的独木舟,溅起粼粼波光,节日里的人们是欢快的。 离开港湾,我们来到位于纳维路(Navy st)的湖滨公园(Lakeside) 。 园内树木葱茏,不同肤色的游人自由自在,各得其乐。 漫步在湖边小道上,我们看见了湖边那些古老的木屋。 这座木屋建于1835年,是橡树镇最早的邮局,一直运用到1856年。 这个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深宅大院,如今也称得上富裕之家。 据悉,湖边的这些HOUSE虽然年代久远,至今依然身价不菲,室外的“香车”彰显着主人的财力。 这座古堡式住宅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 这座绿荫丛中的豪宅,建于1885年。罗马风格的漂亮门廊和古老的木座椅凸显着主人的优雅。 这座灰屋顶白墙壁的木屋,已经很接近于现代的建筑风格了。 这样的教堂,是我们一年多来游览加国各地最多见的在北美洲大地上不可或缺的建筑。钟楼上的枫叶旗在夕阳的照耀下迎风飘扬,显得十分鲜艳夺目,绿荫掩映下的教堂是那么静谧安详地耸立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而钟楼上的时钟提醒我们,该回家了。 当我们沐浴着夕阳,踏上回家之路时,不能不说说这座小镇的创建者——威廉.奇泽姆(WILLIAM CHISHOLM 1788——1842)上校。这个1788年生于新斯科舍(NOVA SCOTIA)省,参与了1812年战争的上校军人,1816年定居在Nelson镇。尔后,他成功地成为一个木材商人,船队的老板。1827年,他从当局手中购买了一块16英里小溪口的960英亩的处女地。在这片未开垦的土地上,他盖起了工厂,规划了小镇的布局,并且建起了装卸码头。威廉.奇泽姆一生中三次被选为这个地区的代表。1842年,他病逝,享年54岁。为了纪念这位橡树镇的创建者,人们在Lakeside 公园内立有一块铜牌,铭记着他的生平,让人们永远缅怀他。 这条绿廊内也展示了几位小镇的名人,因为我们担心孙女扬扬太累而急于回家,只有留待以后再来浏览了。 迎着晚霞,我们轻车如风驰骋在邻近湖岸的绿荫大道上,我们在橡树镇的新生活开始了。 补记2:2014年秋我们第三次来到橡树镇(Oakville) 收到镇政府的一份资料。该资料称:本镇总人口已经突破18万,其中华人移民过万,说明四年来华人移民不断地纷至沓来。四年前,这里是罕见华人的。 |
© 2014 OakvilleCN.com